6月23日至25日,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主題的第七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舉辦。
論壇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聯合承辦,聚焦非遺學科建設和傳統工藝系統性保護,探討傳統工藝系統性保護的有效路徑,探索構建新時代非遺學理論基礎。來自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全國40余個院校、機構的嘉賓參加論壇。
論壇期間,40余位嘉賓分別圍繞“非遺傳承與設計創新”“傳統工藝田野調研”“傳統工藝史論研究”“非遺教育與科學研究”等話題,從產學研角度開展分組研討,深入挖掘傳統工藝的文化內涵,推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力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南京宜貢坊云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黃林投稿入選,同時應邀參加了這次論壇。他就南京云錦當下的傳承現狀及發展創新情況與在座嘉賓進行了專題研討。
(與會人員合影)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錢鋼對論壇召開給予祝賀,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宋莉莉,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沈文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珽、黨委副書記曹雪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陽教授、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林海、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謝亞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彥殊副教授出席此次論壇。開幕式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趙罡教授主持。
曹雪明在致辭中談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建校以來,持續關注傳統工藝傳承發展,在人才培養上進行了諸多探索,希望通過論壇的舉辦,加強與其他高校、專家的聯系合作,共同推進非遺技藝發展。
王晨陽司長指出,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的舉辦,讓非遺保護理念和成果更清晰地展現在大家面前,發揮了青年人在非遺傳承創新方面的接續作用,希望各院校進一步攜起手來,共同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
錢鋼廳長來信中表示,傳統工藝振興要見人、見物、見生活,關注年輕一代傳承人,關注能走進現代生活的新設計、新產品,更要讓非遺產品回歸人民群眾,在區域文化建設、城市更新、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
23日下午,論文入選作者分別圍繞四個主題分組研討,理論家、實踐者、傳承人等不同主體,分別從產學研的角度切入對傳統工藝的討論,深刻挖掘傳統工藝的文化內涵。
24日上午,清華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副主任陳彥殊副教授主持了論壇閉幕式,張毅教授、徐贛麗教授、胡平教授、謝亞平教授4位分論壇學術主持人,對4個主題的分組研討進行了總結和評議。由趙罡宣布,第八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的主題為“城市·鄉村·文化空間”。項兆倫、宋莉莉、劉珽在閉幕式上總結致辭。
劉珽指出,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培育青年匠人,投身傳統工藝,成為傳承和弘揚傳統工藝的生力軍。
宋莉莉表示,江蘇作為文化大省,有著豐富的傳統工藝資源,近年來江蘇在摸清底數基礎上,探索多方參與傳統工藝振興的新路徑,多數傳統工藝項目實現科學保護、有序傳承、可持續發展,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抓手。
項兆倫總結講話。他指出,我國的傳統工藝正在形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態勢。從認識層面上,我們對非遺技藝的認識不斷深化,保護過程更具科學性,形成了非遺的整體觀、人本觀和發展觀;從實踐成效看,非遺的新產品和新品牌大量涌現,創作者熱情大幅提高,出現了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識背景的“傳二代”,成為傳承的新生力量。傳統工藝對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作用日益增大。他強調,傳統工藝青年論壇通過邀請各地非遺傳承人和專家學者參與研討的方式,進一步探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與實踐,將不斷探索非遺與傳統工藝的融合之道,使非遺傳統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