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織錦文化技藝
織錦的簡介
泛指具有多種彩色花紋的絲織物。錦的生產工藝要求高,織造難度大,所以它是古代最貴重的織物。“綿,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古人把色看成和黃金等價。這種織物有經起花和緯起花兩種,也叫經錦和緯錦。經錦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經線同一組緯線交織。經線多的二色或三色,一色一根作為一副,如果需要更多的顏色,也可以使用牽色條的方法。緯線有明緯和夾緯;用夾緯把每副中的表經和底經分隔開,用織物正面的經浮點顯花。
一、本指有花紋或字畫的彩色絲織品。后亦指象刺繡的絲織品,為蘇、杭、四川等地特產。
二、“織錦回紋”的簡稱。徐陵《玉臺新詠序》:“生長深宮,笑扶風之織錦。”扶風,晉郡名,泰始三年分置興平郡。
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中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久遠。早在殷商時代中國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于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自漢武帝后,中國織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羅馬帝國)等國。三國時四川蜀錦成為主流。唐代貞觀年間竇師倫的對雉、斗羊、翔鳳等蜀錦圖案,稱為綾陽公樣。在織造工藝上由經錦改進為緯錦,并出現彩色經緯線由淺入深或由深入淺的退暈手法。北宋宮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規模龐大的織造工場,生產各種綾錦。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大量生產織金錦(一種加金的絲織物)的時代,宮廷設立織染局、織染提舉司,機構龐大,集中了大批優秀工匠。明清兩代織錦生產集中在江蘇南京、蘇州,除了官府的織錦局外,民間作坊也蓬勃興起,形成江南織錦生產的繁榮時期??楀\大多采用傳統提花工藝和木制花樓織機,有些織錦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宋錦、土家族織錦采用通經斷緯工藝,即分段調換彩色緯線,使色彩更加豐富。杭錦采用鐵制提花機??楀\種類有南京云錦、四川蜀錦、蘇州宋錦、杭州織錦以及少數民族的黎錦、壯錦、傣錦、瑤錦、侗錦、苗錦、土家錦、愛得利斯錦等。1960年以來,中國織錦在繼承、發揚傳統織錦的基礎上,恢復了云錦的妝花錦和蜀錦的浣花錦、錦上添花錦、八答暈錦,并生產了窗簾、沙發套、枕套、被面、臺毯、靠墊、床罩、提包、民族服裝用料等新品種。
織錦的歷史
錦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戰國、西漢以前流行以二色或三色經輪流顯花的經錦,包括局部飾以掛經的掛錦、具有立體效果的凸花錦和絨錦。1959年在新疆民豐尼雅遺址發現的東漢“萬年如意錦”使用絳、白、絳紫、淡藍、渥綠五色,通幅分成十二個色條,就是漢代典型的經錦。
緯錦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緯線同一組經線交織。經線有交織經和夾經;用織物正面的緯浮點顯花。1969年在新疆阿斯塔那發現的唐代錦襪,在大紅色地上起各種禽鳥花朵和行云的圖案,就屬于這一種錦。
經錦和緯錦具有不同的織造效果。經錦的緯密比較低,只用一把梭子,生產效率比較高。緯錦織造比較費時,但可以使用兩把以上的梭子,容易變換色彩,色彩豐富。這兩種錦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都比較早。但是六朝以前織造的,以經起花為主;隋唐以后織造的,似乎以緯起花為主。
在蘇聯的巴澤雷克發現一批中國戰國時期的絲綢,就有用紅綠二色緯線織造的緯斜紋起花的緯錦。產生于宋代前后的宋錦以地經、地緯交織成經斜組織,按結經與紋緯交織成緯斜組織。
金元之際流行加金的絲織物——織金錦,又稱“納石失”。明清時盛行以挖花緞的彩緯多達30—40種,錦面的經、緯方向都有逐花異色的效果,是中國織錦最高水平的代表。
錦在歷史上曾用多棕多躡機和束棕花樓機織造,現代生產采用紋版提花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織錦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湖南鳳凰水云織錦坊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四大名錦
簡介
南京云錦、廣西壯錦、蘇州宋錦、成都蜀錦為四大名錦。其中蜀錦織造工藝有獲特的整經手法。至今蜀錦仍沿襲傳統的梁色熟絲織造法,圖案有流霞錦、雨絲錦、散地錦、浣花錦、方方錦、鋪地錦、條條錦等種類。
蜀錦
蜀錦是中國四川生產彩錦,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漢至三國時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所產特色錦的通稱。以經向彩條和彩條添花為特色。
蜀錦興起于漢代,早期以多重經絲起花(經錦)為主,唐代以后品種日趨豐富,圖案大多是團花、龜甲、格子、蓮花、對禽、對獸、翔鳳等。清代以后,蜀錦受江南織錦影響,又產生了月華錦、雨絲錦、方方錦、浣花錦,鋪地錦等品種,其中尤以色暈彩條的雨絲、月華最具特色。
雨絲錦是利用經線彩條寬窄的相對變化來表現特殊的藝術效果;月華錦則是利用經線彩條的深淺層次變化為特點。月華錦牽經時要根據彩條配色以及經線配色的編號,按彩條的次序、寬窄、色經的深淺變化規律來排列籆子,每牽完一柳頭,必須調換一部分篗子,稱為“手換手”,此為蜀錦獨有的牽經方法。
蜀錦的織造在漢唐時期以多綜多躡織機為主,唐宋以來使用束綜提花的花樓織機?,F代蜀錦采用的是分條整經的方式,適宜于牽彩條經。
它與南京的云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是成都歷史悠久的傳統絲織品,全系真絲織品,質地柔軟,色澤艷麗,品種多樣,牢固耐用,富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產品分被面、衣料、裝飾錦,以被面為主。
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展,并遠銷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錦院,元明以來品種更多,應用更廣。
蜀錦(包括經錦和緯錦)常以經向彩條為基礎,以彩條起彩、彩條添花為特色,織造時有獨特的整經工藝。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齊、魯無不產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花色甚多,用途很廣,行銷全國?!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唐代蜀錦保存到現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待多種,其圖案有團花、龜甲、格子、蓮花、對禽、對獸、斗羊、翔鳳、游鱗等。宋元蜀錦仍然品種繁多,十分精美,可從元《蜀錦譜》中窺見一斑。明末全國性大動亂對蜀錦生產摧殘嚴重,清代蜀錦得到恢復,并受到江南織錦很大影響?,F代蜀錦用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色彩鮮艷。傳統構圖大體可分為雨絲錦、方方錦、條花錦、散花錦、浣花錦和民族錦六種。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四川省成都市的葉永洲、劉晨曦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云錦
南京云錦因其美麗多姿,絢爛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是至善至臻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南京云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是南京工藝“三寶”之首。南京云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艷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由于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麗,故稱“云錦”?,F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云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
結合了傳統的制作工藝和現代的審美觀念,宜貢坊成功的將南京云錦應用到了商務禮品、家庭裝飾、工程裝飾、家紡系列、男女服飾及仿古藝術品等眾多領域。
壯錦
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于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以棉紗股線或麻紗股線為經、桑蠶絲為緯的色織提花織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蠶絲為經、染色有光人造絲或金(銀)皮作緯織造。采用兩組經線和四組緯線在緞紋組織地紋上提織各色緯花,形成對稱花紋,或用多種彩緯線挑出花紋。壯錦的花紋圖案接近剪紙圖案,變化千姿百態。傳統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獸以及“萬”字、“雙喜”等文字圖案、線條粗壯有力,色彩艷麗,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織成,色彩以紅、綠、黑、黃為主,一般多以紅色為背景,色彩斑斕,絢麗多姿,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品種繁多,按服裝和服飾用途,可分為花邊綢、腰帶綢、頭巾、圍巾、被面、臺布、背帶、背包、坐墊、圍裙、床毯、壁掛巾、錦屏等等。
宋錦
宋錦起源于宋代,發源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并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
宋錦屬于織錦類工藝品,工藝復雜品種繁多。主要分匣錦、大錦及小錦三類。大錦是宋錦中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種,它的質地厚重圖案精美,多使用金銀線編織。作品美觀大氣,適合于制作各類書畫裝飾品。小錦質地柔軟而堅固,一般使用天然蠶絲制作而成。用小錦來制作服飾高貴典雅盡顯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錦則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風、名人的書畫、高檔場合以匣錦的點綴來突出古典的氛圍等等。
姑蘇宋錦與南京云錦、成都蜀錦并列為中國三大名錦。指具有宋代織錦風格、用彩緯顯色的緯錦。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在紋樣組織上,精密細致,質地堅柔,平服挺括;在圖案花紋上,對稱嚴謹而有變化,豐富而又流暢生動;在色彩運用上,艷而不火,繁而不亂,富有明麗古雅的韻味。宋錦的品種分大錦、合錦、小錦三種。
蘇州織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發展得相當興盛。特別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區,為滿足當時宮廷服裝和書畫裝飾的需要,在蘇州織錦中出現了一種極薄、極細的的供裝裱書畫品種。其中有“青樓臺錦”、紫百花龍錦”、“柿紅龜背錦”等40多個品種。這些美麗的織錦與書畫一起被保存了下來。所以后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由此得名,流傳至今。南宋時已有紫鸞鵲錦、青樓臺錦等40多種。宋錦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紗(面經用本色生絲、底用有色熟絲)三種色緯(紋與地兼用的色緯和兩種專用的紋緯)織成。宋錦紋樣繁復,配色典雅和諧。龜背紋、繡球紋、劍環紋、古錢套、席地文四方連續的圖案,朱雀等動物圖案,百吉等字形圖案最為常見,適合于服裝和裝潢書畫之用。
宋錦不僅具有不菲的鑒賞收藏價值,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它解決了任何絲綢類手工藝品都無法達到的實用性問題。通常在我們感念中藝術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畫框裝裱展示,那與一般的書畫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而宋錦的工藝決定了它的實用性,質地非常堅固,可以適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為它可以反復的洗滌。
宋錦的實用性非常強,它質地柔軟堅固、圖案精美絕倫、耐磨且可以反復洗滌適用面非常廣泛。勝百杰多年來在秉承傳統宋錦工藝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現代審美需求,與諸多知名企業強強聯手合作開發出大量的實用型宋錦手工藝品。
宋錦織造工藝獨特,經絲有兩重,分為面經和底經,故又稱重錦。宋錦圖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錦、合錦、小錦三大類。大錦組織細密、圖案規整、富麗堂皇,常用于裝裱名貴字畫、高級禮品盒,也可制作特種服裝和花邊。合錦用真絲與少量紗線混合織成,圖案連續對稱,多用于畫的立軸、屏條的裝裱和一般禮品盒。小錦為花紋細碎的裝裱材料,適用于小件工藝品的包裝盒等。其制作工藝多采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經三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組織;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緯線三種;一緯紋與地兼用,二緯專作紋緯,分段換色織造。其紋樣多為幾何紋骨架,其間飾的團花或折技小花,規整工致。幾何紋有八達暈、連環、飛字、龜背等。色彩多用調和色,不用對比色。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紗、三種色緯織成。常在格子藻井等幾何紋框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諧。宋錦主要用作書畫裝飾和官員服裝。
近代也生產結構簡單的盒錦(小錦),是緯二重小提花織錦,多用環形和萬字形花紋。宋錦又稱“宋式錦”、“仿宋錦”?,F代以蘇州所產著名,有“大錦”、“合錦”、“小錦”等品種,各有不同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辨別緙絲及宋錦真偽有一種很直觀的方法,圖案看上去應有強烈的層次感,但手感卻是很平滑的,沒有凹凸不平的感覺。至于上等的精品要從幾個方面觀察,
1、觀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緊密的,做工越是精細。
2、看看色彩圖案是否失真。
3、仔細觀察色彩的漸進過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難找到明顯的過度色。
4、絲線的粗細,越上等的作品,絲線越細。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蘇州市的錢小萍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宋錦是用彩緯顯色的絲織物。
宋錦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錦院主持生產的織錦,二是指明、清時期由蘇州織造府主持生產的宋式錦。
宋代官府錦院主持生產的宋錦以四川成都的蜀錦最著名。北宋在成都設轉運司錦院,到南宋改為茶馬司錦院,所產蜀錦花式繁多。據元代費著《蜀錦譜》記載,有土貢錦、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輸送去廣西、黎州、敘州、南平軍、文州交易的錦和較貴重的細色錦。其花式有:八達暈、盤球、簇四金雕、葵花、六達暈、翠池獅子、云雁、大窠獅子、大窠馬打球、雙窠云雁、宜男百花、七八行錦、瑪瑙錦、天下樂、青綠瑞草云鶴、青綠如意牡丹、真紅穿花鳳、真紅宜男百花、真紅雪花毬路、真紅櫻桃、真紅水林禽、鵝黃水林禽、紫皂緞子錦、真紅天馬、真紅飛魚、真紅聚八仙、真紅六金魚、真紅及四色或二色湖州百花孔雀和大孔雀錦、秦州細法及中法真紅錦。元代戚輔之《佩楚軒客談》記載蜀有十樣錦:長安竹、雕團、象眼、宜男、寶界地、天下樂、方勝、獅團、八達暈、鐵梗襄荷。宋代織錦實物出土至罕,僅在蘇州虎丘云巖寺塔發現幾件五代時的織錦。但前述宋代蜀錦花式,有些可在明錦中找到。
明清時期中國絲織生產的中心已經轉移到江南地區,織錦生產以蘇州最有名。蘇州織錦織工精細,更因花色具有宋代典雅的遺風而得“宋錦”之名。清康熙年間,有人從江蘇泰興季氏家購得宋代《淳化閣帖》十帙,揭取其上原裱宋代織錦22種,轉售蘇州機戶摹取花樣,并改進其工藝進行生產,蘇州宋錦之名由是益盛。此時蘇州宋錦用雙經軸將地經與特經(紋經)分開,以地經織經面斜紋或平紋的地組織。特經每隔二、三、六根地經牽入一根,在花部與紋緯平織或織成緯斜紋,無花處織入背面,用以固結浮緯。緯絲由長織梭與分段換色的短跑梭配合,從而達到色彩豐富的效果。蘇州宋錦根據工藝的粗精、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又分為重錦、細色錦、匣錦3種。
其他錦
重錦
是明清宋錦中最貴重的品種。選用優質熟色絲、捻金線、片金線,在三枚斜紋的地組織上,由特經與紋緯交織成三枚緯斜紋花?;y一般用很多把各色長織梭來織,在某些局部用短跑梭配合。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清康熙“云地寶相蓮花重錦”,地經和特經是月白色的,長織紋緯用墨綠、淺草綠、湖藍、玉色(帶有蛋青色的白)、寶藍、月白(極淺的淺藍)、沉香(發黃的棕色)、黃色、雪青(淺青蓮色)、棕黃、粉紅、淺粉、白色、捻金線等14把長織梭與1把大紅色特跑梭(每隔一段距離才織的)來織制,色彩絢爛壯觀,這種重錦是宮廷制作鋪墊及陳設的用料。
重錦也用來織制繪畫掛軸和佛像畫,如遼寧省博物館保存元代織成的儀鳳圖軸、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清代織錦弟斯桑結嘉措像、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織極樂世界圖軸》等?!恫士棙O樂世界圖軸》高448厘米,寬196.5厘米。從畫心到寶相花裝飾的幅邊及上下裱首和綬帶部分,均為通幅長跑梭所織,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紅、木紅、粉紅、水粉、深藍、月白、葵黃、鵝黃、米黃、桔黃、墨綠、淺綠、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圓金、黃圓金等19把長織梭織出278個不同神態的人物。畫幅中段織出佛、弟子、菩薩、力士、伎樂天人等。下段織九品蓮池、轉生人物,上段是莊嚴富麗的建筑配景。人物和建筑都用平涂設色,細線勾勒。在對比色銜接的地方運用3層或4層退暈的方法,外淺內深逐層過渡,取得整體的協調。
細色錦
的組織與重錦相似,也采用特經來結接紋緯和背組織。地經與特經的配置有3∶1、6∶1、2∶1等3種。多以分段換色的短跑梭來織主花,用長跑梭織花葉枝莖或花的包邊線及錦地幾何紋。花紋色彩有時多達20余種,按照花紋分布來變換顏色,有“活色”之稱。
匣錦
又稱小錦,常見的組織有兩種:一種配有特經,經斜紋地,緯斜紋花;另一種是不用特經,而在不規則六枚經緞紋地上起長緯浮花。匣錦紋樣多為小型幾何填花紋或小型寫實形花紋。緯絲一般用兩梭長跑緯與一梭短跑緯作紋緯,另有一梭地緯。經緯配置稀松,常于背面刮一層糊料使其挺括,專作裝裱囊匣之用。